一个奴隶出身的骑奴配资理财,最终娶了自己昔日的女主人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。
这桩政治联姻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和人性挣扎?
公主的三次婚姻——权力棋盘上的棋子平阳公主的一生,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汉朝政治教科书。
她从来不是为了爱情而结婚的女人。作为汉景帝与皇后王娡的长女,汉武帝的亲姐姐,平阳公主的每一次婚姻都承载着政治使命。
第一次婚姻,嫁给曹参的曾孙曹寿。
曹参是汉朝开国功臣,这桩婚姻巩固了刘氏皇室与开国功臣集团的联系。平阳公主因此改称"平阳公主",一个女人的身份完全依附于丈夫的封号。
展开剩余88%史书记载,平阳公主与曹寿生有一子曹襄,这是她唯一的亲生儿子。母子亲情在那个时代也要让位于政治需要。
曹寿死后,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。
夏侯家族在汉朝政坛同样根基深厚,这第二次婚姻延续了皇室与功臣集团的政治纽带。
公元前115年,夏侯颇自尽身亡。史书对夏侯颇的死因语焉不详,但一个侯爵自杀绝非寻常事件,很可能涉及政治斗争或者宫廷变故。
两次丧夫的平阳公主,此时已经四十多岁。按照汉朝的标准,她已经是"老妇人"了,正常情况下,一个寡居的公主会安静地度过余生。
命运偏偏要开一个天大的玩笑。
奴隶卫青——从马厩到将军府的逆袭卫青的出身,用今天的话说就是"社会最底层"。
他是私生子,母亲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媪。父亲郑季是个小县吏,在侯府"给事",说白了就是临时工。这种男女关系在汉朝司空见惯,生下的孩子按律法"身分从母",天生就是奴隶。
卫青小时候被送到父亲家,希望能摆脱奴隶身份。结果呢?郑季的正妻和儿子们把他当牲口使唤。受尽屈辱的卫青只能回到平阳侯府,至少在那里,他还是人。
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建元二年(前139年)春天。汉武帝到平阳公主府做客,看中了歌女卫子夫,卫子夫进宫时,顺便带走了弟弟卫青。
史书没有记载是谁推荐了卫青,是卫子夫的远见?平阳公主的深谋?还是汉武帝的慧眼?
无论如何,卫青的人生从此改写。
从奴隶到将军,卫青用了不到十年时间。
他天生就是打仗的料,首战奇袭龙城,一战成名,此后七战七胜,收复河套,击败匈奴单于。汉武帝对这个小舅子宠爱有加,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,位极人臣。
元朔五年(前124年),卫青三个儿子同时被封侯:长子卫伉为宜春侯,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,幼子卫登为发干侯。
"一门三侯"在汉朝历史上极其罕见,卫青此时的地位,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开国功臣的后代。
他早已不是那个在平阳侯府牵马的小奴隶了。
主仆变夫妻——一场无法拒绝的政治联姻夏侯颇死后,寡居的平阳公主面临一个现实问题:再嫁给谁?
这不是爱情问题,这是政治问题。
史书记载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,平阳公主与身边人商议长安城中的列侯,谁可以成为丈夫的人选。
手下人都说卫青合适。
平阳公主的第一反应是笑:"此出吾家,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,奈何用为夫乎?"
这句话信息量巨大,平阳公主说卫青"出吾家",承认了卫青曾经是她的奴隶。"常使令骑从我出入",经常让他骑马跟着进进出出。
这是主人对奴隶的口吻。
手下人继续劝说:"今大将军姊为皇后,三子为侯,富贵振动天下,主何以易之乎?"
这句话击中了要害。卫子夫是皇后,卫青三个儿子都是侯爵,卫氏家族的权势已经"振动天下"。平阳公主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政治联盟吗?
平阳公主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。
她先向皇后卫子夫说明情况,然后报告给汉武帝,汉武帝下诏,卫青与平阳公主成婚。
这是一道圣旨,不是征求意见。
对卫青来说,这根本不是选择题,拒绝皇帝赐婚?那是找死,何况对方是平阳公主,曾经的主人,现在的皇帝姐姐。
卫青能说"不"吗?他不敢,也不能。
这桩婚姻的政治意义很明显,卫氏家族与皇室的关系更加牢固。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,卫青成了汉武帝的姐夫。两层关系叠加,卫氏家族的地位无人可撼。
从《史记》记载的"三子为侯"推断,这桩婚姻发生在元朔五年(前124年)之后。此时卫青约30岁出头,平阳公主已经40多岁。
年龄差距、身份悬殊、政治考量,这就是他们婚姻的全部真相。
生死相依——合葬茂陵的最后选择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夫妻生活,史书记载极少。
他们没有共同的孩子,卫青的三个儿子都不是平阳公主所生,而是他在发迹前与其他女子所生。
卫青在成为大将军之前就有了家庭,有了孩子。与平阳公主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安排,不涉及感情和生育。
平阳公主成了卫青三个儿子的继母。长子卫伉因为平阳公主的关系,后来继承了长平侯的爵位。这是政治联姻的实际好处。
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年),卫青病逝,享年约50岁,在那个时代已经算高寿。
汉武帝为卫青举行了隆重的葬礼,起冢如庐山,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,谥号"烈"。
平阳公主此时面临一个选择:死后与谁合葬?
按照汉朝礼制,女子应该与第一任丈夫合葬。平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曹寿,按理说她应该葬在曹氏家族墓地。
平阳公主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,要求与卫青合葬。
史书记载,这是平阳公主主动提出的要求。她要打破成规,选择与第三任丈夫卫青长眠于茂陵。
从政治角度看,与卫青合葬能够确保她永远享受皇室陪葬的待遇。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,能够陪葬茂陵是极高的荣誉。
从情感角度看,这可能是平阳公主内心真实选择的体现。三次婚姻中,只有与卫青的婚姻让她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。
卫青虽然出身卑微,成名后却以礼待人,对同僚大度有礼,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。《史记》记载,卫青"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,于士卒有恩,众皆乐为之用"。
这样的人品,或许真的打动了饱经政治风雨的平阳公主。
西汉的合葬制度是"不同墓,只在近处"。考古发现,平阳墓冢在卫青墓东侧约1300米处。两人虽然没有葬在同一个墓穴,但选择了永远相伴。
这就是平阳公主的最后选择:不要门第,不要出身,只要真心。
卫青从奴隶到将军,从仆人到驸马,他的人生轨迹证明了一个朝代的活力和开放。
平阳公主的三次婚姻,反映了女性在政治联姻中的无奈和挣扎。她最后选择与卫青合葬,或许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真正做主。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配资理财,人们对真诚和尊重的渴望从未改变。
参考资料: 人民网文史频道:《西汉名将卫青: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传奇人生》 光明日报史学版:《平阳公主与西汉政治联姻制度研究》 中国社会科学网:《汉武帝时期外戚政治的兴衰变迁》发布于:山东省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